您好,欢迎访问泰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泰州市医药高新区人民医院)官方网站!

医院公告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医院公告
医院概况

医患沟通制度

更新时间:2019-03-28 08:36:03点击次数:4813次字号:T|T

1.     随着卫生法制建设的不断完善,以及广大患者维权意识的显著增强,患者对医疗服务质量的要求日益提高。为了保护患者的合法权益,防范医疗纠纷的发生,维护良好的医疗秩序及广大医护人员的切身利益,确保医疗安全,化解医患矛盾,从更深层次上稳步提升医疗质量,制定医患沟通制度。

2.     医患沟通的原则

1)     换位原则:医务人员在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时,应尽量站在患者的立场上去考虑问题。想患者所想,急病人所急,尽可能地换位思考。

2)     真诚原则:医务人员在与患者进行医患沟通时,要真诚地表达自己对患者的关心,让患者及其家属感受到医院及医务人员对患方的重视和真诚。

3)     详尽原则:医务人员在与患者进行沟通时,要把患者当下病情、拟定的诊治(包括手术)方案、疾病可能的转归和预后、特殊诊治的费用与风险、诊治方案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后遗症、目前医疗措施的局限性、所采取诊治方案可能出现意外等危险、对可能意外的预案以及采取预案后仍不能挽救的死亡、伤残等不良后果等情况,通俗易懂、实事求是和病人及家属进行充分解释沟通,让患者及其家属在了解整体情况的利弊得失后,选择合理的医疗方案,这样有利于减少因医患沟通不充分所致的医患纠纷。

4)     医方主动原则:搞好医患关系,需要双方共同努力。由于医疗服务的特殊性,医务人员往往处于主导地位。因此,在医患沟通中医务人员应该主动与患方沟通。

5)     符合法规原则:医患沟通的内容、沟通对象、沟通程序、沟通记录都要符合《执业医师法》、《医疗事故故处理条例》、《病历书写基本规范》等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

3.     医患沟通的时间

1)     门诊沟通:门诊医师在接诊患者时,应根据患者的现病史、既往病史、体格检查、辅助检查等对疾病作出综合判断、初步诊断,并进行相应的门诊处置,对符合入院指征的及时收住入院治疗。在此期间门诊医师应与患者沟通,征求患者的意见,争取患者对各种医疗处置的理解。应将沟通内容记录在门诊病历上。

2)     入院时沟通:患者入院后,经治医师或上级医师应在采集病史后、首次病程记录完成前即与患者及家属进行疾病沟通。急诊患者入院后,责医师要根据病史、症状、体征、相关检查结果对疾病诊断或可能诊断、严重程度、可能预后等做出综合判断,在患者入院后2小时内与患者或家属进行沟通并做好记录。

3)     入院3天内沟通:医护人员在患者入院3天内必须与患者进行正式沟通,正式沟通一般由主治以上职称医师进行。沟医师应向患者或家属介绍患者的疾病诊断情况、主要治疗措施以及下一步治疗方案等,同时回答患者提出的有关问题。

4)     住院期间沟通:包括

a)     患者病情变化时的随时沟通;

b)     有创检查及有风险处置前的沟通;

c)     变更治疗方案时的沟通;

d)     贵重药品使用前的沟通;

e)     发生欠费且影响患者治疗时的沟通;

f)     急、危、重症患者随疾病的转归及时沟通;

g)     医保目录以外的诊疗项目或药品使用前的沟通等。

5)     术前沟通:应明确术前诊断、诊断的依据、是否为手术适应症、手术时间、术式、手术人员以及手术常见并发症等情况,并明确告之手术风险及术中病情变化的预防措施。

6)     麻醉前沟通:应明确拟采用的麻醉方式、麻醉风险、预防措施以及必要时视手术需要临时变更麻醉方式等内容,同时应征得患者本人或家属的同意并签字确认

7)     输血前沟通:应明确交代输血的适应症、必要性及可能发生的并发症。

8)     出院时沟通:患者出院时,医护人员应向患者或家属明确说明患者在院时的诊疗情况、出院医嘱及出院后注意事项以及是否定期随诊、何时复诊等内容。

4.     医患沟通的内容

1)     诊疗方案的沟通:1)既往史、现病史;(2)体格检查;(3)辅助检查;(4)初步诊断、确定诊断;(5)诊断依据;(6)鉴别诊断;(7)拟行治疗方案,可提供2种以上治疗方案,并说明利弊以供选择;(8)初期预后判断等。

2)     诊疗过程的沟通:医护人员应向患者或家属介绍患者的疾病诊断情况、主要治疗措施、重要检查的目的及结果、患者的病情及预后、某些治疗可能引起的严重后果、药物不良反应、手术方式、手术并发症及预防措施、医疗药费情况等,并听取患者或家属的意见和建议,回答患者或家属提出的问题,增强患者和家属对疾病治疗的信心。医护人员要加强对目前医学技术局限性、风险性的了解,有的放矢的进行沟通,使患者和家属心中有数,争取他们的理解、支持和配合,保证临床医疗工作的顺利进行。

3)     机体状态综合评估:根据患者性别、年龄、病史、遗传因素、所患疾病严重程度以及是否患多种疾病等情况,对患者机体状态进行综合评估,推断疾病转归及预后。

5.     沟通方式及地点

1)     患者住院期间,责医师和分管护士必须与病人进行经常性的沟通,并将沟通内容记载在病程记录、护理记录上。

2)     医患沟通地点尽可能安静、隐蔽,以保证沟通的效果,并保护病人的隐私。有条件的科室和病区,应开辟专室作为医患沟通的场所。

3)     床旁沟通:对卧床病患,医师在首次采集病史并查房结束后进行首次沟通,首次沟通主要是将目前病情、初步诊断、拟定治疗方案、需进一步诊查方案等与患者或家属进行沟通交流。首次沟通要达到让患者家属了解病情、让病患安心并对疾病有信心、让病患家人对可能的不良后果理解认同接受的效果。责任护士要在患者入院12小时内向患者介绍医院及科室概况和住院须知,并做好安抚慰患者。进行床旁沟通时要注意保护病者的隐私,尽量让同室的无关人员回避。

4)     分级沟通:沟通时要注意沟通内容的层次性。要根据患者病情的轻重、复杂程度以及预后好差,由不同级别的医务人员沟通。同时要根据患者或家属的文化程度及要求不同,采取不同的方式沟通。对可能发生或已经发生纠纷苗头的要重点沟通。对于普通疾病患者,可由责医师在查房时与患者或家属进行沟通;对于疑难危重患者,由主治医师以上责医师与家属进行正式沟通;对治疗风险较大、治疗效果不佳及考虑预后不良的患者,应科主任召集全科会诊,会诊后由诊疗组长、科主任共同将会诊意见及下一步治疗方案与患者沟通,征得患者或家属同意,在沟通记录中请患者或家属签字确认;特殊病患,可将患者病情上报医务部,由医务部派员与科室人员一同与患者或家属进行沟通,并做好知情同意书签订。

5)     集中沟通:对病区运行及管理中的共性问题、流行病期间需要病区成员共同注意事项、了解病员对住院期间方方面面的满意度、了解病患及家属的意见建议等,可采用集中沟通的方式。集中沟通一般每个病区每月组织1次,并做好相应记录。

6)     出院后访视沟通:对已经出院的患者,医护人员可采取电话访视或登门拜访的方式进行沟通,并在出院患者访视登记本中做好记录。本沟通主要了解病人出医后的恢复情况和对出院后用药、休息等情况进行康复指导。延伸的关怀服务,有利于增进医患之间的情感交流,也有利于培养医院的忠诚患者。

6.     医患沟通的方法与技巧

1)     沟通方式

a)     预防性沟通:在医疗活动过程中,如发现可能出现问题苗头的病人,应立即将其作为重点沟通对象,有针对性的进行沟通。对值班中发现的和可能出现问题的患者和事件应作为重要内容进行交班,使下一班医护人员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地做好沟通与交流工作。

b)     交换沟通者:如责医师与患者或家属沟通有困难或障碍时,应另换其他医务人员或上级医师、科主任与其进行沟通。

c)     书面沟通:对丧失语言能力或需进行某些特殊检查、治疗、重大手术的患者,患者或家属不配合、不理解医疗行为的,或一些特殊的患者,应当采用书面形式进行沟通。

d)     集体沟通:当下级医生对沟通内容不肯定时,应当与上级医师一同沟通。

e)     协调统一后沟通:诊断不明或病情恶化时,在沟通前,医--医之间,医--护之间,护--护之间要相互讨论,统一认识、统一口径后由上级医师对家属进行解释,避免因认识偏差、口径不一使病人和家属产生不信任和疑虑心理。

f)     实物对照讲解沟通:医务人员可以利用人体解剖图谱或实物标本对照讲解沟通,增加患者或家属的感官认识,便于患者或家属对于诊疗过程的理解与支持。

2)     沟通技巧:与患者或家属沟通时应本着诚信原则,体现尊重对方、同情患者、换位思考的姿态,耐心倾听对方的倾诉,坚持做到以下几点:

a)     一个技巧:多听病人或家属讲话,尽量让病人或家属宣泄和倾诉。对患者的疑问尽可能作出准确解释。

b)     两个掌握:掌握病情、检查结果和治疗情况;掌握患者医疗费用情况及患者、家属的社会心理情况。

c)     三个留意:留意沟通对象的教育程度、情绪状态及对沟通的感受;留意沟通对象对病情的认知程度和对交流的期望值;留意自身的情绪反应,学会自我控制。

d)     四个避免:避免使用刺激对方情绪的语气、语调、语句;避免压抑对方情绪、刻意改变对方观点:避免过多使用对方不易听懂的专业词汇,尽可能通俗易懂;避免强求对方立即接受医生的意见和事实。

7.     沟通记录格式及要求

1)     每次沟通都应在病程记录和沟通专页中有详细的记录,专页记录的内容应有时间、地点,参加的医务人员及患者或家属的姓名,以及沟通的实际内容、沟通的结果,在记录的结尾处应要求参加沟通的患者或家属签署意见并签名,最后由参加沟通的医务人员签名。

2)     每一份病历中必须有4次以上的有实质性的沟通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