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这些敢于负责任的医生,我父亲可能已经不在了。”经过两天寻找,终于在中国医药城普济医院找到父亲的翁建华激动地说,他没想到父亲外出会遇到交通事故,生命垂危。更没想到,是普济医院的医生在联系不上家属的情况下,代家属签字及时做了手术,才救了他父亲的命。
焦急:老人急需手术,却找不到家人
7月26日上午,在普济医院的重症监护室里,66岁的翁红喜,头上裹着纱布,靠着呼吸机呼吸,护士在一旁照看。护士都说,他们称他为无名老人。
原来,23日晚10点多钟,这位被汽车撞伤的老人从塘湾卫生院转送过来,病情危急,转到重症监护室抢救。
在抢救过程中,医生发现老人脑部受伤严重,必须立即动手术。但是却面临一个难题:老人身上没带手机等联系工具,无法找到他的家人,没有家人在手术单上签字,就不好动手术,怎么办?
决定:两次手术,都是医生代签字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老人生命体征越来越低,医生王刚赶紧将情况反映给当晚总值班的孙主任,他立刻指示急诊中心、脑外科等相关科室启动“绿色通道”先救人。
晚11点左右,孙主任代表家属签字后,老人被推进手术室,脑外科陈军、田进欢等医生,立即为老人实施脑部手术。历时3小时,手术顺利完成。
刚下手术台的陈军长出了一口气。当他走出手术室时,发现代签字的孙主任仍在门口焦急地等着。一听手术很成功,他激动地拍打陈军的肩膀,连声说:“多亏你,让我悬着的心总算落地了。”
24日下午3点,第二次清除脑内血肿手术刻不容缓,但是老人的家人还没找到。救人要紧!医务部戈主任再次代表医院,作为家属一方,在老人的手术单上签了字。
“当时肯定先救人,管不了那么多,完全是医生的良心。”孙主任说,之前医院虽有因先救人遇到过尴尬事,例如病人家属不给钱、半夜逃走的。还有的因先治与家属发生过矛盾,但作为医生不能眼睁睁看着病人不行了也不管。
感动:多亏这些医生敢于负责任
手术两天后老人病情好转,这时一个叫翁建华的男子找到医院,见到老人后激动地说,“你们救的老人是我爸爸翁红喜。我们找他两天了。”也许是听到了儿子的说话声,老人手指轻轻地动了几下。
翁建华说,他们家住在塘湾,23日下午下班回到家后因为太困便上床睡觉了,当时父亲还叫他吃点东西再睡。可到第二天早上却发现父亲不见了,一家人四处寻找,还报了警。民警说,昨晚有位老人被车撞伤送到普济医院去了,我这才赶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