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泰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泰州市医药高新区人民医院)官方网站!

医院简讯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医院简讯
医院概况

市委何榕常委在园区年度工作会议讲话摘要

更新时间:2019-03-28 08:36:03点击次数:3372次字号:T|T

同志们:

新年伊始,我们就在这里召开年度工作会议,本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和中央、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市委三届八次全会和人大三届三次全会的总体思路,认真总结2009年园区建设发展情况,全面部署2010年重点工作。

一、围绕“中国第一、世界有名”的目标定位,国家高新区建设取得良好开局

刚刚过去的2009年是不寻常的一年。在我国经济企暖回升的大背景下,园区建设实现了大发展、快发展。128,李源潮同志在园区视察时,提出了“建设‘中国第一、世界有名’医药城”殷切期望。318,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园区升级为国家级高新区。一年来,我们紧紧围绕“中国第一、世界有名”的目标定位,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建好国家高新区,成为泰州经济新亮点”的战略部署,紧紧抓住国际医药产业东移、高端人才回国创业以及国家、省、市出台一系列“保增长、扩内需”政策的宏观机遇,解放思想,务实创新,团结拼搏,克难奋进,国家级高新区建设取得良好开局。

1.创新创优引资思路,项目招引实现新突破。一年来,按照“主攻美国、立足台湾、突破日韩新及欧洲”的招商引资思路,紧盯世界500强企业、央企和国内外知名医药企业和科研院所,大力招引带动性强的龙头项目、支撑性强的产业项目和创新性强的成果转化项目,引资引智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和明显成效。全年共招引各类项目近200个,其中世界500强企业项目2家,注册公司121家;注册利用外资1.48亿美元,实际到帐外资4721万美元,其中注册1亿美元以上项目1个;注册利用内资23.11亿元,实际到帐内资11.84亿元。

2.加快规划建设步伐,载体功能实现新提升。按照“产城一体、产城共荣”的建设思路,坚持规划引领,快速推进城市功能性设施和产业载体平台建设,功能承载日趋完善,综合配套能力明显提升。邀请知名规划设计师编制了中国医药城战略规划、总体规划(20082030)以及各类专业规划,进一步完善了各功能分区规划。以“国际化、现代化”为原则,编制了东部城市控制性规划,明确了各单体建筑的高度、密度和风格,为园区东部新城区建设奠定了基础。

3.创新引才机制,人才团队建设实现新加强。坚持以高端化、国际化为方向,把人才团队建设放在加快发展的核心地位,以创新的理念优化创新创业环境,构建服务体系,全力营造“引得进、留得住、用得上、成长快”的人才工作新环境。

4.全力拓宽融资渠道,保障能力实现新提高。坚持财政税收和资金融通“双轮驱动”战略,一手抓招商引税,培育税源经济,一手抓资金融通,增强保障能力。

5.加强自身建设,创新创优实现新飞跃。以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认真落实“一岗双责”制,以组织建设的新成效推动经济大发展。

二、坚定信心,乘势而上,全力开创国家高新区建设发展新局面

最近召开的省委全委会、省人代会和市委全委会、市人代会上,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对医药高新区的建设发展寄予厚望,给予了有力支持。市委、市政府明确表示,“继续毫不动摇地举全市之力建设中国医药城”,出台了《泰州市医药产业振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了“通过35年努力,招引1000家企业,实现产销规模1000亿元”的“双千目标”,这既为加快医药高新区建设注入了强劲动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必须抢抓难得的有利机遇,全力做好2010年的工作。今年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按照市委三届八次全会和人大三届三次全会的决策部署,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解放思想,坚定信心,乘势而上,加快引进大项目,培育大企业,完善大平台,健全大配套,实现大发展,全力开创国家高新区建设发展新局面。今年工作目标安排为:GDP可比增长40%;引进项目260个,注册公司200家,其中世界500强公司3家,产业化项目150个;协议利用外资3亿美元,实际到帐外资1.2亿美元;引进高端团队50个、高层次人才600名,其中国际领军型人才30名;实现财政总收入10亿元;上争各类资金3亿元;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0亿元。重点是做好五个方面的工作:

1.进一步加大引资引智力度,在项目招引上求突破。新的一年,要坚定不移地把引资引智放在全局工作的中心位置,集中精力抓招商,千方百计引项目,力求引资引智工作取得新突破。

2.进一步加快功能载体建设力度,在配套完善上求突破。重大项目和高端人才的落户,环境是关键。目前,园区功能载体建设还相对滞后,建设“中国第一、世界有名”的医药城,必须要以高品位、高层次的环境作为支撑,我们必须加快建设一批国际化、现代化的产业功能平台和城市功能载体。

3.进一步加大向上争取力度,在优化环境上求突破。要善抓机遇,认真研究相关政策,主动请示汇报,加大力度争政策、争“牌子”、争项目、争资金。

4.进一步加大资本运作力度,在金融保障上求突破。今年,园区建设任务重,资金需求多,近期国家在金融方面的政策发生了重大变化,并且上调了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业内人士预测近期存款准备金率还有可能上调,而且加息的可能性也在增大。可以说,做好今年的融资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在困难目前,我们必须坚定信心不动摇,进一步加大资本运作力度,加快构建开放多元的资本运作平台,提高金融保障能力,确保全年财政收入10亿元以上,力争12亿元,融资25亿元以上。

5.进一步加大干部培养力度,在作风建设上求突破。开创新的事业,需要新型的管理团队。我们要加快建设一支能与国际接轨的“三宽型”干部队伍。要眼界宽,就是要善谋大势,具有世界眼光,能够在错综复杂的矛盾面前抓住问题关键。这样的干部,才能跳出泰州看泰州,跳出园区看园区。要思路宽,就是要敢于创新。建设中国医药城,建设泰州高新区,没有成熟的模式、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我们会不断遇到新问题、新矛盾。党员干部必须学会从多角度看问题、想办法,学会运用立体思维、发散思维、双向思维、逆向思维的思维方法,在危机中寻求发展机遇,在矛盾中谋求破解之策;学会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寻找解决矛盾的最佳切入点,在解决问题、化解矛盾中提高科学发展的本领。要胸襟宽,就是要善聚人心,具有尊重各类人才,尊重各种文化,能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朋友的“五湖四海”的胸襟;能吃苦耐劳,甘作奉献,以园区事业为己任的“舍我其谁”的胸襟;要有不计得失、时时维护园区发展大局的“吃亏是福”的胸襟。

三、坚持改革创新,理顺体制机制,为建好国家高新区提供坚强的政治组织保证

构建更加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加快建设充满活力、充满魅力的高新区,是一个全新的时代课题。去年下半年,有关方面着手谋划园区体制机制改革,已形成了改革方案。这一次改革,范围广、层次深、力度大,希望同志们提高认识,正确对待。

1.积极探索专业园区党建新模式。要继续坚持党的领导,进一步探索组织建设与部门建设“机构同步设置、人员交叉任职、工作同步开展”运作机制。切实做好科研院所和企业党建工作,适时组建科研院所党委和企业党委。要创新活动方式,实施“党员政治生日”、“党员责任区”、“党员先锋岗”制度,全面推行党务公开和党内民主,开展“亮身份、献计策、比技能、作贡献”主题竞赛活动,为党员立足岗位作贡献搭建舞台。

2.积极探索新型专业园区运行机制。要按照“开发主导、服务专业”的思路,围绕项目落户需要,整合服务功能,再造服务流程,完善专业服务体系,形成前后贯通、环环相扣、无缝衔接、节节逼进的一体化服务链,构建强势有力、分合有度、统筹协调的高新区服务体制,从体制机制上保障园区大开发、大发展。

3.积极探索人心思上、人心思进的体制机制。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导向,加快启用改革创新有思路、科学发展有本事的干部,把干部用对、用好、用强,真正做到“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要更加注重在实践中考察识别干部,把完成重大任务、推进重点工程、解决复杂矛盾,作为考察识别干部的良好契机,对那些经受住考验、表现突出的优秀干部,及时提拔重用。要更加注重优待基层一线的干部,让长期在一线工作的同志收入有提高,发展有位置。要把最优秀的干部用在最关键的岗位上,增长才干,锤炼意志。要创新人才使用方式,打破身份限制,试行政府雇员制,加快引进急需的专业从事招商、资本运作的高层次人才。要加大考核激励力度,建立推动高新区加快发展的薪酬体系,提高绩效奖励在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形成向能力倾斜、向贡献倾斜的分配机制,激发创新潜能和创业热情。

同志们,新的形势催人奋进,新的事业任重道远。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进一步解放思想,坚定信心,改革创新,团结拼搏,为超额完成2010年的各项目标任务、早日实现建成“中国第一、世界有名”医药城的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

(根据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阅。)